柳州信息网

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年只为这一前列腺刻

网络整理 2017-02-03 社会新闻
(原标题:一年只为这一刻)

新华社南宁1月27日电题:一年只为这一刻

新华社记者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一年的忙碌,只为在这一刻与你相聚。等待,等待一天、一个月、一年……只要能够相聚,多长的等待、多大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春节,这个团圆的日子,我等你!

女儿4岁,终于过上第一个团圆年。

韦松是南宁铁路局南宁客运段上海一队T25/26第五包乘组的值班员。今年第四次参加春运,前三次他都缺席了和家人除夕夜的团聚。

T26次列车是由南宁站始发,开往上海南站。全程运行时间24小时13分。每次出车一个往返需要3天时间,聚少离多成了韦松生活的常态。

为给大年初一的发车做准备,除夕下午,家住柳州市的整个包乘组35名队员就登上到南宁的列车,每一名队员身后都是一个无法团圆的家庭。

韦松的女儿韦汝馨今年4岁,从来没有和爸爸一起过除夕。今年妈妈带着她一起来到南宁,用“走年”的方式只为和爸爸过上第一个团圆年。

记者随韦松全家一行坐列车从柳州前往南宁。一路上,韦汝馨显得很兴奋,也许有爸爸妈妈在身边,不论在哪里过年都是快乐的。

除夕晚7时,韦松所在的乘务组30名成员在南宁行车公寓(乘务员备乘室)一起吃了简单而快乐的年夜饭。

韦汝馨坐在爸爸和妈妈中间,仿佛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

“我一会儿要去吃原味冰淇淋!”韦汝馨奶声奶气地说。可爱的她逗乐了所有在座的列车员们。

“好,一会儿爸爸带你去吃。”

“我要吃两个!”

“哈哈哈哈。”

……

这个年夜饭,韦松和妻子女儿吃得很慢。“明天就要出车了,想多陪陪她们。”韦松的眼角有些湿润。

“你就放心去跑车吧,家里有我呢。”妻子李婷宽慰着丈夫。

年夜饭后,南宁的街头没有了往日的喧闹,韦松和妻子拉着女儿,伴着初上的华灯,拉长了身影……

春节是在外打拼的游子们回家和父母亲人团聚的日子。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独生子因为需要坚守岗位,使得大批的父母变成“春节候鸟”,迁徙到子女所在的城市过年。

董鑫就是其中的一员。

董鑫在广州市一家银行的基层网点工作,因为要值班今年无法回家过年。

几天前,董鑫50多岁的母亲登上了南下的列车,加入春运大潮,带着30多斤的年货,坐了9个多小时的火车,只为到广州陪儿子过年。

“他不能回家,那我过来陪他了,过年就为个团圆。”董妈妈说,她思念儿子,舍不得他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外过年,就赶到广州来全家团圆。

尽管春运人多拥挤,尽管河北离广州上千公里,董妈妈还是带上了儿子爱吃的豆包子、肉包子、三鲜包子、酱牛肉、坚果、巧克力,甚至还带上了土豆和红薯,因为她认为家乡的红薯最好吃,因为儿子曾在电话里说过一句广州的土豆不如家乡的松软,她就深深地记住了。

妈妈在身边的日子心情是快乐的。“我妈来了以后,我是天天都像是在过年。”董鑫笑着说。

大年三十,董鑫照常上班,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即使过年,还是有人需要办理业务的。哪怕只有很少的几笔业务,我们上班也是值得的。”董鑫说。

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来的每一个客户,董鑫都要和他们互道一声“新年快乐”。

在广西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龄不大,10个人却承担着广西崇左市三县一市一区200多万居民及工业生产的电力供应。这就是与越南接壤的广西崇左市金马变电站班长马燕平心心念念惦记的人。

27日10时30分左右,还在休产假的马燕平将火锅料理、牛肉、土猪肉、青菜、腐竹等菜肴装上车,踏上前往10多公里外金马变电站的行程,她此行的目的就是给在变电站值班的几个年轻同事送年夜饭,让大伙儿快快乐乐过个年。

山路崎岖,蜿蜒10多公里。马燕平告诉记者,在变电站值班的日子是孤独寂寞的。因为金马变电站是中越边境上的“电源支撑点”,根据电网安全要求,不能接通互联网,更加不可能通过视频与家人连线通话。

“每到这个时候,他们肯定会特别想家,特别想爸爸妈妈。我给他们带上火锅料,希望他们能吃得热热乎乎、暖暖和和,找到家的感觉。”马燕平说。

贴春联、铺桌子、摆碗筷……不一会儿小小的房间里就让大家布置得温馨、喜庆。火锅、饺子、鸡、鱼、牛肉、五花肉,还有妈妈从家乡邮寄过来的自酿辣椒酱,尽管身在异乡,尽管不在父母膝前,马燕平的到来让这群“85后”的年轻人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卢丽丽是个“90后”,2015年从学校毕业。她说:“马班长就是我们的大姐,这样合家团圆的日子,她把大宝和只有3个月的二宝留给婆婆照顾,来陪我们,真的很感谢!”

远处的鞭炮声变得渐渐浓烈,马燕平的手机响了起来,只听她小声地说:“哥哥乖别闹,让妹妹不哭……”挂了电话,马燕平匆匆离开变电站,家里的两个年幼的孩子还在等着她。(记者王军伟、何丰伦、曹祎铭、孟盈如)

点击查看专题

(原标题:一年只为这一刻)

Tags:列车   广西   特别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