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信息网

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秀才与驴——记晨跑的好处我的家乡贾村

网络整理 2017-02-20 社会新闻
(原标题:秀才与驴——记我的家乡贾村)

  下了贾村坡,秀才比驴多。  这句话在霍州可以说是老幼皆知。我就出生在这个倚山带水的小村庄,只可惜我在村里生活的时间很短,从小学一年级跟随父亲到城里读书,平时只有假期能回去住几天,大学毕业后,背井离乡到异地谋生,每次回家都像是走亲戚。这么多年,每每有人问起何方人氏时,我据实以答,对方总会笑着揶揄几句:“秀才比驴多”,我时常纳闷,秀才怎么就比驴多呢?为什么秀才要和驴来比较?同样是六畜之一,怎么就不说秀才比马多,比牛多呢?怎么秀才就单单和驴干上了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咨询过好多人,得到的回答却总不甚满意;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推荐的文章,感觉说得都太笼统,隔靴搔痒。  今天我就斗胆来说一说我所知道的秀才和驴的关系。  秀才,原指才之秀者,含义在每个朝代不太一样,不过在科举时代一般指的是基层学校生员的专称,清光绪三十年废除科举之后,秀才泛指有知识有文化的读书人,一直沿用至今天。  在百度上搜索一下“秀才比驴多”的说法,在很多地方都有,不单单是贾村一地,比如山西的风陵渡,陕西的韩城、大荔等等,总结一下,故事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据说和慈禧太后有关,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慈禧太后裹挟着光绪皇帝仓皇外逃陕西,一路餐风露宿,饥渴难耐,到了潼关附近,山阴县令急忙带着三百多生员来接驾,慈禧看着跪地的三百多秀才,再看看自己一路狼狈的破驴烂车,不由得感慨:这里的秀才比我们皇家的驴还多啊!  其二是传说以前有个村子,某年开科取士,小小的村里一共有八个人考取了秀才,而整个村子里才有七条驴,秀才比驴多的说法就此叫开。  仔细想想,不管哪种说法,只要称得上秀才比驴多的地方,都是人文荟萃之地,诗礼簪缨之乡。我的家乡贾村就是这样,多年来尊师重教,设塾馆,兴学堂,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培养出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素有霍州高考看贾村的说法,在当地是一方美谈。  但这也不足以说明秀才和驴的关系。大家知道驴的全身都是宝,驴皮可以熬制阿胶,驴肉可以滋补,我们当地还流传驴肉可以治疗习惯性流产,至于驴鞭,现在是众多男人心里向往的“神器”。而同样作为六畜,马和牛也不差,怎么就没有和读书人结下不解之缘呢?因为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马因为奔跑速度快,耐力持久,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牛因为力气大,干活吃苦耐劳,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同样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所有的牛都是政府登记在册的,老百姓没有随意宰杀的权力,大家想随便吃点牛肉是不太可能的。只有介于这二者之间的驴,打仗不如马,干活不如牛,价格便宜,性格又温顺,于是成为过去人们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因此才有我们俗话里面说的:骑着毛驴看唱本,而不说骑着马儿看唱本,要是骑马,那就是“骏马奔驰保边疆”了。  尤其是读书人,更喜欢骑驴出去游学。“万水万山得得来”,多少优美的诗句,就是在这“得得”的毛驴蹄声中,在驴背上诗人的漫游里“妙手偶得”。唐朝的李贺,骑驴出游,肩上背着一个口袋,偶尔想到什么好的诗句,随手写好扔到书袋里面,回家以后再慢慢整理,终成一代大诗人。还有一个诗人贾岛,骑着毛驴,苦思冥想着“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该是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不小心撞到了“北京市市长”(京兆尹)的轿子前,莫非封建社会市长大人出行不用警车开道,还是我们的诗人过于专注?这可是死罪啊!没想到惺惺相惜的“市长大人”韩愈不但不治罪,还帮他分析“推敲”!  这样来分析秀才和驴,还有点浅显,只是形似,没有达到神似程度。小时候,生活在“人民公社好”的年代,机械化的水平相当的低,那时贾村大队有五个生产小队,各个小队都饲养畜力干农活,我家就住在第三队的饲养院附近,母亲常常抱着我到饲养院里,让我看牲口,乘机给不好好吃饭的我喂食,看来我能吃胖长大,驴也有很大的功劳。再后来,人民公社解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部分人外出打工,好多的土地都弃耕,农村里面也难得见到驴。虽然没有亲自上阵操练过驴,但是咨询过有经验的人,驴有个怪脾气,就我们常说倔驴,犟驴,驴脾气。据说赶驴的时候要在后面拿个鞭子轻轻地吆喝,不能在前面拉,否则你怎么拽它都不动,或者蒙着眼睛让它去拉磨,谁都知道“驴不喝水强按头”是勉强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出力不讨好的。在这死犟、死倔、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上,驴的特点和读书人太像了!  明朝的时候,燕王朱棣起兵革了他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命,让方孝孺起草登基诏书,方孝孺是誓死不从,朱棣说:不起草我就灭你九族,这时候方孝孺的驴脾气犯了,回应道:灭我十族也不起草。于是明成祖朱棣就成全了方孝孺,灭了十族,除了平常的九族之外,外加学生一族!  再看一个例子,唐朝的时候,有个“二王八司马”事件:大诗人刘禹锡积极参加王叔文的变革图强运动,失败后被贬谪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市武装部部长),十年以后奉调回京,写了一首著名的《游玄都观》绝句,其中两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讽刺的意味太明显,又被贬为更遥远的播州(今遵义)后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当时的广东湖南不是今天的沿海开放地区,属于蛮荒之地啊,这一去又是十四年,十四年后刘禹锡再次回京,又写了一首著名的《再游玄都观》,其中有两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每次我读到这两首诗的时候,都禁不住心情澎湃:这不是属驴的又是属什么的呢!最近有一个很火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屡次出现刘禹锡,出现玄都观,出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每每出现这样字眼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位可爱的本家诗人,想起这种刚直不阿,不忘初心,百折不挠,不向任何恶势力低头,积极向上而又乐观豁达的精神,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文化一直有他的两面性,一方面我们把龙作为民族的图腾,当作瑞兽来供着,但每年元宵节的时候,人们又会把龙拉出来好好地戏耍一番。在对待驴的问题上也是这样。一方面赞扬驴的耿直、坚持、刚直不阿,另一方面又把驴的迂腐、认死理批判得淋漓尽致。同样作为“二王八司马”之一的著名人物柳宗元,在被贬谪柳州期间,写了许多的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尤其是入选小学课本的《黔之驴》,此文一出,驴的形象一落千丈。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外强中干等一些成语就源自于此。这些特点用来形容某些没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某些夸夸其谈的“秀才”是再也形象不过的。  秀才与驴,作为秀才,不仅仅要学习驴耿直坚强的一面,也要摒弃那迂腐、不知变通的缺点,既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胸怀理想,让我们的步履走得更轻盈;脚踏实地,认认真真,让我们的步子走得更坚实!  “下了贾村坡,秀才比驴多”以后要是有人这么揶揄你,微笑就是最好的回答!

刘延平

(原标题:秀才与驴——记我的家乡贾村)

Tags:陕西   著名   回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