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信息网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最精锐的英国陆军被不善使用火器的祖鲁土著聚歼

网络整理 2019-06-06 国内新闻
最精锐的英国陆军被不善使用火器的祖鲁土著聚歼

1879 年是英国计划全面解决南非问题的关键年。年初,祖鲁战争爆发。然而祖鲁人的抵抗强度大大超出预期,一开战英军就遭遇自1415 年白人殖民者登陆非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也是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后遭受的最大兵力损失。得了个双料“第一”,举世哗然。英国迫不得已,只能倾尽全力,从本土及海外殖民地调集大批援军;中途还临阵换将,由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镇压过印度大起义,还在中国烧过圆明园的名将加内特·沃尔斯利(Garnet Wolseley,因此人曾经在中国作战,有些资料又翻译为“吴士礼”)担任总司令官。这场战争英国打得十分狼狈,损兵折将,耗时半年多,花费500 万英镑才击败祖鲁王国。按理说英军也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怎么会吃了还不善使用火器的祖鲁土著的亏呢?我们还是通过祖鲁战争中发生在伊散德尔瓦纳的悲剧来一窥英军的真面目。

19 世纪中后期的南非局势可以大致类比为“三国演义”。英国凭借巨大的国力一枝独秀,各方面遥遥领先;布尔人生性顽强,也掌握了先进的武器技术,单兵作战能力出众;祖鲁人的主要武器仍然是冷兵器,不过人口众多,兵力雄厚,与一般土著部落不同,他们还形成了组织严密的军事体系。英国、布尔和祖鲁三股势力相互明争暗斗,偶尔同盟;另有一些相对较小的黑人部落或王国则逐渐被它们吞并。

最精锐的英国陆军被不善使用火器的祖鲁土著聚歼

祖鲁战争示意图

祖鲁原本是班图人中的一个小部落,19 世纪初期在恰卡(Shaka)国王的统治下才突然崛起。他将原本分散的各部族统一在祖鲁王国内,打破部落藩篱,将具有战斗力的男性按年龄段组建成26 个兵团,人数约4 万人,另外还把年龄超过60 岁的人组成了7 个团。

伊散德尔瓦纳的悲剧

1879 年1 月20 日,英军中路纵队抵达伊散德尔瓦纳山(Isandlwana)扎营。这座约150 米高的小山山形很像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其头部朝南,身体南北横卧;东面为缓坡,正对着一条干沟,再向东是一片大平原。伊散德尔瓦纳山南北均有山峦阻隔,并与南面稍矮的一座山形成了一个隘口,路况较好,是附近唯一可以通行四轮大车的通道。

切姆斯福德肯定研究过40 年前布尔人与祖鲁人血河之战的成功战例,依托天然屏障设置大营,这样只用重点防御来自东面的敌军,而且这个方向还有一条干沟阻滞祖鲁军队的冲锋。当时英军已经装备了先进的马蒂尼- 亨利式后膛枪,火力绝非早年布尔人可比。

切姆斯福德的致命错误在于竟然没有下令修建防御工事。至于原因,笔者估计有三点:一来用牛车布阵实在太过繁琐,会大大影响翌日的行军;二来此地多石,挖掘堑壕费时费力;第三,派出去侦察的斥候报告并未发现祖鲁大军,似乎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最精锐的英国陆军被不善使用火器的祖鲁土著聚歼

伊散德尔瓦纳之战示意图(制图:John Fawkes)

21 日一整天,切姆斯福德都在等待分别派出去的三支侦察部队发来情报,其中一个名叫达特内尔(Dartnell)的少校报告发现了祖鲁大军,因天色已晚,双方并未交战,请求支援。22 日天刚蒙蒙亮,切姆斯福德决定主力部队向达特内尔靠拢,同时他本人要亲自选定下一个宿营地。当然,伊散德尔瓦纳山营地也要暂时保留,于是普莱恩(Pulleine)中校受命指挥一支约1300 人的黑白混合部队留下来守营,其中包括正规军第24步兵团1 营的5 个连和2 营1 个连,配备2 门火炮,外加100 名纳塔尔白人骑警和志愿兵(很多人是布尔人),以及600 名纳塔尔当地土著。因为纳塔尔原本就是祖鲁王国的地盘,所以当地土著实为班图族的一支,与祖鲁人同宗。与此同时,第2 纵队指挥官邓福德(Durnford)上校也接到指令,带领5 个乘骑步兵中队、1 个火箭营和3 个土著营约1700 人从后方的罗克渡口进驻伊散德尔瓦纳山,协助加强防御。至此为止,切姆斯福德的指令层次分明,各部有序推进,前后呼应,看上去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殊不知祖鲁军队早已埋伏在附近的一道峡谷中,蓄势待发。

当主力部队渐渐远去,消失在视野中后,留守部队也在不断侦察。邓福德的军衔比普莱恩高一级,他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接管营地指挥权,但主帅切姆斯福德并未在命令中明确此事,因此两支英军各自为战,没有统一指挥。邓福德求战心切,独自带领自己的部分军队离开营地,向东面的平原地区前进。这显然违背了防御营地的直接命令,但普莱恩中校也不便阻止。

大约在午时,邓福德的侦察兵惊愕地发现东面的大平原上密密麻麻出现了一支约2 万人的祖鲁大军,当然祖鲁人也看到了这支英军小队。

最精锐的英国陆军被不善使用火器的祖鲁土著聚歼

祖鲁酋长Ntshingwayo kaMahole(中),伊散德尔瓦纳之战的祖鲁军指挥官

按常理,越早发现敌人越有利,可是事情往往就是不可理喻。祖鲁人原本计划23 日凌晨对伊散德尔瓦纳山发动总攻,那么邓福德和普莱恩可能在22 日当天晚些时候离开营地同切姆斯福德部会合,也许就可以避免悲剧;然而提前暴露迫使祖鲁指挥官决定立即发动总攻。

祖鲁军队仍旧使用“公牛阵”。2 个军团及另一军团部分战士组成“左牛角”,约3000 人,向南迂回包抄英军右翼;“右牛角”有2 个军团,约5000 人向西挺进,从北面通过伊散德尔瓦纳山,切断了英军向西前往罗克渡口的退路;中军“牛胸”4个军团,7000 至9000 人向英军营地正面猛扑;此外祖鲁指挥官还保留了3 个军团作为预备队使用。

普莱恩中校仓促之间马上布置防御阵形,第24 团1 营的C、F、A 连负责北侧的“ 右牛角”,E、H 连和2 营的G 连负责东侧的“ 牛胸”,纳塔尔土著部队的两个连位于两条战线的连接处。此时邓福德上校也退了回来,匆匆忙忙以干沟为依托,顶住“左牛角”的攻击。

然而没有防御工事和牛车阵的帮助,英军的战线实在太长,也太薄弱了。幸亏凭借先进的步枪,他们将祖鲁士兵成片地射倒,才一时稳定了战局。然而好景不长,英军很快便弹药短缺,不得不抽出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人手返回营地补充弹药,往返一趟要跑上1.5 公里之遥。齐射渐渐稀疏下来,直至停止。就在这火力间歇期,普莱恩中校指挥的土著部队开始向后逃散,祖鲁军队抓住机会,高呼着“uSuthu”的战斗口号,从这个裂口涌入。英军刹那间全线崩溃,A、F 和E 连还没来得及从线形阵列变换成方阵就被消灭。防御南线的邓福德军也因弹药不足而后撤,祖鲁军便在南线和东线之间也找到了突破口,于是双管齐下,潮水般突入英军大本营,双方开始了最后的白刃战。

当天下午2点29 分战斗正酣之时,南非地区还发生了罕见的天文现象——日全食。如果这是在古代,一定会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节点。在短暂且恐怖的黑暗中,原本极为迷信的祖鲁人却杀红了眼,似乎忘记了身边发生的奇异现象,进攻依然强势。到下午晚些时候,营地已无一人生还,普莱恩中校的尸体也在其中。

残存英军被迫放弃营地突围,向罗克渡口逃窜,却迎面遭到“右牛角”的截杀。邓福德上校亦在战斗中阵亡。伊散德尔瓦纳之战中,英军共损失52 名军官、806 名士兵以及471 名土著士兵,仅有不到60 个白人幸存。祖鲁方面大约有2000 人当场战死或受伤,以当时祖鲁的医疗水平,枪伤就等同于死亡。

当切姆斯福德收到噩耗,带领主力疾驰而归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了。整个伊散德尔瓦纳山营地变成了人间屠宰场,四周布满了残肢断臂,双方的尸体甚至纠缠在一起。营地早就被洗劫一空,很多英军浑身上下都被剥了个精光,因为任何来自欧洲的物件都是祖鲁人眼中珍贵的战利品。切姆斯福德下令奔波了一整天的官兵收拾遗骸,天黑后所有人都累得动弹不得。

最精锐的英国陆军被不善使用火器的祖鲁土著聚歼

姗姗来迟的救援英军只能在战斗后清扫一片狼藉的战场

习惯了“ 一战”或“ 二战”“ 大场面”的读者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战斗规模实在有些微不足道。没有骑兵、弓弩、金属甲胄和攻城器的祖鲁军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连古罗马军队都不如,但是他们如此骁勇善战,不惧牺牲,聚歼当时全世界最精锐的英国陆军,着实令人钦佩。现今北约字母代码中,“Z”的对应发音就是“Zulu”。能够被敌人记住一辈子,应该就是军人最大的荣耀吧。

尽管如此,放在历史进程中分析,伊散德尔瓦纳之战无论在战略还是战役,乃至战术上,都没有太大意义,对最终全局不会产生影响。不过,它给后世军事指挥官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搏杀,就算拥有压倒性优势,也容不得任何漫不经心。英军在将官和校官两个层级上均忽视了基本的防御措施,这才铸成大错。然而道理总结起来很简单,积习难返的英军依旧会重蹈覆辙,只是他们在南非的下一个对手——布尔人,就更加难对付了。

本文摘自《战争事典052》

最精锐的英国陆军被不善使用火器的祖鲁土著聚歼

本文作者:指文图书(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896651476408781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祖鲁族   英国   武器   Jeep指挥官   南非   恰卡   非洲   王国   冷兵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